如風營銷:時代與賺錢(轉載)
wang 2020-09-25 共1288人圍觀 ,發(fā)現(xiàn)0個評論 機會實體經(jīng)濟金融工業(yè)時代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商業(yè)模式虛擬經(jīng)濟信用賺錢投資本文是江南憤青在2016北京大學匯豐金融論壇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EDP“CHINAGT”年會上的演講,雖然已時隔一年,但其中很多觀點仍然很有參考價值,分享與大家重讀。
一、不管借貸還是投資,賺錢的根本在于實體盈利
跟大家從理論上講一些我自己關于金融層面的邏輯。
金融一般歸納為投資和借貸兩個范疇,但是這兩個范疇的背后,本質都是實體盈利。
如果實體不盈利,那么意味著投資不能賺錢,無法獲得投資收益;借貸則意味著資金借入方不能賺錢,也就必然不能歸還資金借出方的資金。
最終的結果就是借貸崩盤,投資打水漂,金融出問題。
相對而言,借貸的邏輯更加難以運作,從我自己角度來看,借貸有兩個特征很明顯。
第一個特征就是借貸行為的客戶群體相對狹窄,必須是那些不好不壞的群體,客戶好了,一般就不需要再借錢了,不好,那就跑路了。
所以,最終的結果要么就是一個不斷消滅自己客戶的過程,要么就是被客戶搞死的過程,這是借貸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。
馬云曾經(jīng)驕傲的說,你看,當年借給我五十萬的人,我就還錢了,說明小企業(yè)也是有信用的。
但是他不知道的現(xiàn)實,就是他是發(fā)大財了的,但是那個借給他五十萬的人,現(xiàn)在估計還是窮光蛋。
這個就是借貸的核心邏輯,你沒有積累,你無法跟客戶一起成長,客戶一旦好了,就離開你,你陪伴著客戶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光,結果客戶一好就跟你沒什么關系了。
為什么借貸必須錦上添花,而不能雪中送炭?核心是因為無法分享未來的收益。
借貸的第二個特征是沒有積累。
前面說了,因為你無法分享客戶成長帶來的高收益,那么你永遠只有恒定的利差。
一百萬,你收10%的利息,扣除資金成本4個點,運營費用2個點,那么意味著你最多賺取不到4個點的收益,但是承擔的是一百萬的風險。
也就意味著你過去做了一百筆業(yè)務,都賺了,突然有一筆業(yè)務出了問題,哪怕過去做的再好,最后你都是死,因為收益無法覆蓋壞賬。
所有做借貸的金融商業(yè)模式,看上去是暴利,但其實是非常脆弱的,隨時會面臨崩塌的風險。
我國的銀行業(yè)非常典型,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,也會突然在一兩年內就虧掉過去幾年賺的錢。
這個就是典型的借貸邏輯,是非常脆弱的。
從這個點上看,投資就稍微好點,投資是相對有積累的行業(yè),他風險是恒定的,但是收益是不確定的。
所以,相對來說投資感覺上會更有積累一些,你過去做了一百筆交易都虧了,可能未來一筆賺錢了,立馬就把過去的虧損給收回來了,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相對更平衡一些。
但是,無論借貸還是投資,終極收益都是來自于實體的盈利。
一旦一個市場無法貢獻利潤,那么無論你前面估值怎么高,聲勢怎么浩大,都沒有意義,都是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而已。
所以,一旦邏輯設定在市場盈利這個基礎上,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目前的整體市場其實是缺乏市場盈利的機會的,那么反過來就是意味著金融的整體性機會在喪失。
借貸業(yè)隨著實體企業(yè)不振,壞賬率攀升,市場觀望。
我很早前就說過,目前市場的格局是好人不借錢,借錢的都是壞人,為什么?
因為,實體經(jīng)濟不景氣,導致很多人哪怕有資金在手也找不到賺錢的機會,所以,都不會選擇去借錢,因為借錢是要還的;
而那些壞人,因為不借錢就活不下去,所以必須依賴借錢活下,不得不借錢。
就出現(xiàn)了好人不借錢,借錢的都是壞人的詭異局面,本質其實都是實體經(jīng)濟不景氣帶來的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金融業(yè)是典型依附于實體經(jīng)濟的一個帶有強周期性特征的行業(yè)。
在實體普遍盈利的時候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個體風險雖然有,但并不是那么重要。
我記得我十年前放貸款基本上不需要進行太多的風險審核,大家都會按時還款,
為什么???
因為那是個基本上都賺錢的年代,當大家都可以賺錢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會來逾期和違約的,
而現(xiàn)在呢?
老婆小孩子抵押給你都照樣跑路,因為當一個人賺不了錢的時候,就意味著怎樣都還不了錢。
從借貸角度來看,還款能力一定比還款意愿重要很多。
跟借貸一樣的邏輯,投資的核心也是市場盈利。
前面說過,給別人投資錢,最終都是期望分享投資收益的,而且是遠遠超過借貸的利息收入、分紅收益或者股權溢價性收益。
但是當市場無法形成這樣的賺錢效應的時候,如何兌現(xiàn)投資收益呢?
過去幾年很多人都跟我說,市場很好賺錢啊,你看,誰誰賺了幾百倍,誰誰賺了幾千倍。
第一個問題是,這些是普遍性案例,還是個體性案例?
第二個問題是,有幾個人真金白銀的拿到了錢呢?
許多看上去賺了很多倍的項目,最終都是需要變現(xiàn)的,變現(xiàn)一方面可能是分紅收益,另外一方面就是二級市場的股價交易收入。
但是過去幾年轟轟烈烈的市場,又出現(xiàn)了幾家所謂的賺了很多錢的上市公司呢?
最終能不能變現(xiàn)還要看企業(yè)盈利的基礎。但是這種盈利性基礎,目前來看,是非常脆弱的,因為市場普遍性盈利的狀況基本不存在。
諸位都是企業(yè)家,想問一下,大家覺得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賺錢很難?現(xiàn)在你們的困境是什么?
我自己跟很多企業(yè)家聊過,普遍的困惑是找不到賺錢的行業(yè)。
現(xiàn)在,個別行業(yè)或許還能賺點錢,大企業(yè)要賺錢很難,大家都很迷茫,不知道該去哪里。
我看到不少企業(yè),都轉到金融行業(yè),希望在金融業(yè)里博點機會。但是一個市場金融越旺盛,恰恰證明了實體經(jīng)濟越不好。
這個就是現(xiàn)實,但更現(xiàn)實的事情其實是金融業(yè)從長周期來看,往往是大面積的犧牲,因為金融本質還是零和博弈市場,更殘酷的是20%的參與者會賺取剩余80%的錢。
二、賺大錢都是時代給予的機會
在整體不盈利的結論基礎上,我們能做點什么呢?
我個人感覺作為個體最好的辦法是學會休息,學會不折騰,學會等待。
我在2012年的時候,感覺實體機會很渺茫,勸很多企業(yè)家離開實體行業(yè),干脆賣掉企業(yè),去游山玩水,什么事都不要干,一年花不了幾個錢。
回頭看到的現(xiàn)實就是,出去玩的都活得挺好,而那些在家里勤勤懇懇干實業(yè)或者每天努力放高利貸的人,最后都死得很難看。
在一個沒有機會的行業(yè)里,其實你越努力,死的其實是越快的。我們還是要學會在大時代里做符合時代周期的事情,這有助于你活的更好。
我很多年前寫過一篇《扯淡賺大錢的邏輯》,網(wǎng)絡上很多人在瘋轉。
其實這句話的核心思想就一點:
絕大部分賺大錢都是時代給予的機會,而不是因為你的個體能力卓越造就的,所以要學會辨別不同的時代特征,選擇符合時代特征的事業(yè)比你每天勤奮努力更為至關重要。
后來很多人駁斥我是機會主義者或者風口論者。
我自己把過去三十年簡單做了個分類,我覺得可以分為三個大周期。
1、前20年,也就是80年代到2000年這二十年,是勞動賺錢的時代,那時候出賣勞動力是可以賺錢的。
因為物資貧乏,我自己小時候跟姐姐賣冰棍,五分錢進來,賣一毛五,三倍的毛利,很豐厚了。
那個年代,肯干點的人都能賺錢。很多萬元戶都是跑運輸?shù)?,家家戶戶都能賺錢。那個年代,越勤奮,越辛苦,賺錢越多。
2、而到了2000年以后,則是靠資產升值的年代。
銀行業(yè)不斷地進入貨幣擴張的階段,錢越來越多,最后就往資產泡沫化的方向走。
這時候,你發(fā)現(xiàn)大量的資產大幅升值,最終的結果就是努力勤奮已經(jīng)不賺錢了,關鍵是依賴資產升值賺錢。
你再勤奮再努力,不如買一套房子劃算,所以過去十年出現(xiàn)很多所謂的悲劇故事,很多人很勤奮努力的把自己家房子賣了去做實業(yè),頭發(fā)熬白,最后終于把自己當年賣掉的房子給買回來了。
回頭看這個十年,其實你啥事情都不用做,買房子就行了。
02年開始計劃買房子的話,差不多到現(xiàn)在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回報,算上五倍杠桿的話,基本上就是五十倍回報。
很多人勤奮努力工作一輩子,也沒有這個時候買一套房子賺的錢多,這就是現(xiàn)實。
許多企業(yè)家也是如此,其實實業(yè)本身并沒有賺太多的錢,但是他們的企業(yè)土地產房升值所帶來的盈利,遠超過他們企業(yè)的實業(yè)利潤。
于是最終的結果都表現(xiàn)為資產升值,這個十年如果你不參與到資產升值的邏輯里去,你基本就被拋棄在財富之外了。
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十年,福布斯排名的首富基本上都房地產商和煤老板等一類人了,當然后者隨著整個十年的結束而崩盤了。
總的來說,過去很多牛逼的企業(yè)家,并不是他真多牛逼,而是在這個年代加了杠桿帶來買入資產的結果。
三、而2010年以后,變成了資本大爆發(fā)的年代。
從2010年到現(xiàn)在,你只要被資本喜歡上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賺錢的速度和規(guī)模,遠遠大于以前的任何時代。
我們看過去進入阿里和京東的人,很多都是大學剛畢業(yè)的孩子,但是趕上了資本爆發(fā)的年代順著資本的趨勢,很快就被推起來了。
過去幾年,隨便一個互聯(lián)網(wǎng)小伙子,一個想法就能拿到幾千萬的估值,就能超過很多干了一輩子的企業(yè)家。
所以當一個行業(yè)起來的時候,關鍵在于你是否在一個正確的年代做了符合這個年代的事情。
當然有很多人是無意識的,有很多人是有意識的。前者是祖墳埋得好的結果,后者是眼界格局高的結果。
在我看來,錢分為辛苦錢和泡沫錢,辛苦錢賺的是社會的平均利潤,泡沫錢才是大錢。
你們去看,一個股票如果不泡沫化了,那最多就是賺分紅的錢,那是穩(wěn)定利潤,而只有被資本看上了,讓他的股價遠遠超過他實際有的價值的時候,你才能賺到所謂股權的差價,然后才會有所謂的大錢的機會。
其實本質來看,一只股票十塊錢和一百塊錢,上市公司本身并沒有太大的變化,至少肯定不會有十倍的差價,變化的只是投資他的人的預期而已。
所以,只有泡沫來了,才能讓價格產生巨變,你才能有機會轉到其中的高額背離帶來的泡沫錢,這個才是大錢。
房地產其實也一樣,一套房子十年前賣2000元/平和現(xiàn)在賣20000元/平,本身都是居住功能,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,但是帶來的價格變化卻是十倍甚至更高,
那說明什么呢?
說明只有價格和價值背離了,你才能賺到大錢。
純粹從賺錢角度來看,我喜歡泡沫。
所以,我們過去幾年特別喜歡泡沫化帶來的一些機會,這些機會往往是人極度樂觀后產生的預期變化帶來的機會。
三、未來的競爭要將能力與成本掛鉤
在這里,我自己談下我對能力的看法,其實大家在談能力的時候,一定要記住,能力一定是跟成本掛鉤的,脫離成本考慮,你會死得很慘。
德州撲克在中國最近很火,但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在中國的那些高手基本都玩不轉,在中國打德州跟比大小本質是一樣的,為什么?
因為中國的土豪太多,人家壓根不按概率算法出牌,反正兜里都有錢,然后把把ALL IN,好好一個比精算概率的游戲,變成了比誰兜里現(xiàn)金多的游戲,壓根沒辦法玩。
前兩年中國投資市場就是這個階段,錢越來越多,“亂拳打死老師傅”的年代,有邏輯有能力的專業(yè)投資人,最后往往干不過那些業(yè)余投資人。
因為業(yè)余投資人不講邏輯,只講成本。
你問他為什么投資,他往往說,沒為什么啊,反正錢也沒地方去,去澳門賭博也是輸,不如隨便給個年輕人或許有一些機會啊。
你聽了只會很無語,這就是成本不一致帶來的能力不一致。
當你跟對手不是處于同一成本線的時候,你就發(fā)現(xiàn)很難打贏他,到最后他可能直接把你給收了。
能力好的公司很難說一定打得過成本更低的公司。
滴滴打車也存在這樣的情況。
搖搖招車在北方地區(qū)做得特別大,騰訊找它投資,它不讓騰訊投,騰訊反手投了滴滴打車,投了以后馬上開始和快的打車拼價格戰(zhàn),最后搖搖招車就沒了。
你的成本跟人家不一樣,最后結果能力再強都得死。
所以未來的競爭已經(jīng)不是傳統(tǒng)的肉搏式的競爭,而是全方位、立體式的競爭,如果能力不能和成本掛鉤,單談能力會很難。
四、保持流動性將是未來賺錢的邏輯
那未來堅持什么樣子的策略會更好呢?
我跟很多專家的思考是不一樣的,大量的人在鼓吹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,我覺得該分開來看。
匯率很大程度向下行可能是共識,但是對內角度來看,人民幣會越來越值錢。
許多人都覺得怎么可能,央行大面積放水,怎么會越來越值錢,很快就不值錢了才對。
我真心不這么覺得,從貨幣銀行學的基礎知識可以推理出幾個簡單的邏輯。
第一,貨幣的創(chuàng)造只能來自于央行注入基礎貨幣。
但是這塊貨幣本身的額度是很有限的,它被稱之為高能貨幣,是需要通過商業(yè)銀行的擴張才可能真正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量。
這里起很大作用的其實是商業(yè)銀行的信用擴張,如果商業(yè)銀行不能有效擴張信用,那么貨幣之水就不太會泛濫。
事實上,最近市場上的放水效應是不明顯的,也感覺不到,在08年四萬億里面起最大作用的其實是商業(yè)銀行,是大量擴張了信用所帶來的結果。
而目前我國的商業(yè)銀行惜貸情況非常明顯,大量的商業(yè)銀行非常謹慎的發(fā)放貸款,原因前面也說了,現(xiàn)在這個年代好人都不借錢,借錢都是壞人的年代,必然的情況就是商業(yè)銀行放款意愿大幅度下降,從而使得市場上資金的擴張是非常有限的,并不會形成資金泡沫化的格局。
第二,為什么錢會更值錢?
這其實跟虛擬經(jīng)濟泡沫破滅是相關的。
當你身邊曾經(jīng)的有錢人變得一個個都沒什么錢的時候,其實變相意味著你的錢就越來越值錢了。
虛擬經(jīng)濟崩盤,是大概率事件,這個邏輯是能理解的。
因為虛擬經(jīng)濟的價格是根據(jù)成交價計算的,你說現(xiàn)在一百億估值,那就必然意味著有人要用一百億的價格成交了,你要讓你的估值再上行,那就必須要有更高的成交價才能支撐,那么就意味著要有更多的貨幣支撐這個交易。
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投資是無法有足夠的貨幣支撐的,市場貨幣增量總是不斷降低的,而股權本身不創(chuàng)造貨幣,這種情況下,絕大部分的虛擬經(jīng)濟都會面臨估值下行,那么相應的投資人的財富縮水就是大概率事件。
當大家的財富都縮水的時候,甚至個別企業(yè)家的資金鏈都面臨緊張的時候,如果你能保持充沛的流動性,那么必然意味著你的資金會越來越具備價值,更加的值錢了,至少相對價值是明顯增值了。
所以,我個人感覺未來賺錢的一個很重要的邏輯就取決于流動性,怎么理解?
很多人問我,上海、北京的房子能不能買?我從來不認為一個東西能不能買跟東西本身有關系,而是跟你有關系,你是誰最重要。
你很有錢,那么OK,隨便買;如果你本身錢不多,那就算了,這個就是現(xiàn)實。
同樣的房子,不同的人問我,結論必然是不一樣的。
從我的角度來看,在你的安全邊際越高的情況下,那么你承受風險的能力必然增加,而越能承受風險的人,所博取風險高溢價的可能性就會增加。
這個邏輯是非常清晰的,保持足夠的流動性,可以讓你有機會去博取更高的風險溢價。
而流動性不夠的情況下,則會喪失各種機會。
我今年二月份回國,當時正好跌破三千點,我說如果你是空倉就可以買一點,如果你是滿倉那沒辦法必須砍倉。
所以同樣一個點位,同樣一個資產,能買不能買跟資產本身沒關系,跟你有關系。
你的流動性越安全,你越有機會搏取高收益。
我自己是一個業(yè)余投資人,五六年時間投了200多家公司,說實話,我什么都不懂,因為早期都是不確定的機會,我都是瞎投資。
前幾年,我見到一個不錯的年輕人就會給他一點錢,很多人說我很激進,我覺得我一點不激進,因為給他的錢都是小錢。
因為從我個人配置來看,我90%的錢都放在穩(wěn)定的收益上面,每年賺取一部分的利息收入,然后我拿這利息收入去做投資,投完虧了就虧,對我不構成任何影響。
也正是這個原因,我投資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壓力,從而我可以博取一些極高風險的機會。
但也因為風險高,所以別人跟我競爭的機會就少;我就能拿到很不錯的價格。
投資是反人性的,只有反人性反周期的時候,才能拿到更低的價格,才更有機會。
如果大家都看好了,你是很難博更高的收益的。
所以,未來保證你的資產安全才是重中之重。
現(xiàn)在各種折價機會很明顯了,我前段時間去了趟神木,發(fā)現(xiàn)很多老板都開豪車,住豪宅,但結果呢?沒錢加油,為什么啊?因為沒現(xiàn)金。
從一定階段來看,只有現(xiàn)金才是你的錢,其他都是假的。這個時候,誰有現(xiàn)金,誰就能博取高折價的機會。
資本大鱷索羅斯,是東南亞領導人最痛恨的人
五、投資是生命與事業(yè)的延續(xù)
最后,再談談我的不成熟的、不靠譜的投資邏輯。
我也只是玩票性質做的投資,并不成功,沒什么顯赫的業(yè)績,賺點小錢而已,別太把我的想法當真。
第一件事情,想提醒投資人千萬別碰三件事情,吸毒,賭博,不設底線的投資。
一般來說稍微有點錢的人,不碰這三個基本上不會死人。
前面兩個好理解,第三個其實真做起來還是比較難的。
其實投資這個事情,最忌諱的就是不設底線。
今天投一點,明天投一點,后天投一點,投到什么時候是頭都不知道,這種投資千萬不要干了,再有錢也經(jīng)不起折騰,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的。
最好是拿出一筆錢,投完就完了,有機會就有機會,沒有就算了。
第二點,我自己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千萬別覺得自己無所不能。
很多事情,一旦你所在的時代不在了,你再能干也沒用。
海爾的張瑞敏也提出這個說法,時代創(chuàng)造偉大的人物。
國美黃光裕在牢里曾經(jīng)給陳曉寫過一封信,他的意思是我們應該不斷地擴門店,只有我們的門店足夠大,別人才能進不來。
這句話有道理是吧?過了兩年發(fā)現(xiàn)一點道理沒有了,因為互聯(lián)網(wǎng)來了,你發(fā)現(xiàn)過去最強悍的東西都是你的負擔,線下門店越多、成本越高、代價越大,還沒法打掉它。
曾經(jīng)是你認為是巨大優(yōu)勢的資源,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負擔,時代一改變,什么都變了。
企業(yè)家要有投資的心態(tài),往往是要承認自己不能干,盡量把機會都留給年輕人。
別有事沒事要跟年輕人打,很多人你一定打不過他,但你可以成為他爹,打不過就投他。
當年蘇寧不跟阿里去打架,沒事給阿里投資點錢,現(xiàn)在就是阿里他爹了。
微軟投了很多硅谷的公司,各種各樣的公司,凡是危及到微軟的公司都去投一點,誰也不知道哪個小孩就起來了。
投資的本質,可以從生孩子的角度來考慮。
很多企業(yè)家都有如下三種情況:
第一種情況是總覺得企業(yè)就如同一個小孩,是自己從小養(yǎng)到大的,有必要扶著他走到最后,這是有問題的。
孩子長大了,就該放手讓他趕緊結婚去。別都娶媳婦了,你還每天陪著,一點意義都沒有,你應該讓他去生孩子或者你自己去孵化別的孩子。
第二種情況,很多人就想著只生一個孩子,這也是有問題的。
孩子一定要多生,只生一個孩子容易坑爹。
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你去投資一批,生出一批孩子,只要有一個孩子光宗耀祖你就牛了。
從投資角度上投一個的成功概率幾乎為零,而且還容易被綁架。
第三種情況,一定要在最好的年紀生小孩,你在最好的時候生孩子能夠陪他養(yǎng)他,等到你自己都不行了再養(yǎng)一個小孩。80歲生一個小孩,小孩還沒養(yǎng)大你就死了。
許多企業(yè)家都是自己快不行了,才想到去轉型去孵化,事實上自己都沒辦法活了,還怎么轉型。
投資本身應該是生命和事業(yè)延續(xù)的過程,而不應該是你自己去主導一件事情。
你去主導一件事情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這件事變成你的事了,所有的能力都依附在你身上。
我們很多人投了很多事以后,事必躬親,最后都死了,這種控制性思維也非常可怕。
很多企業(yè)家認為資源是我給的,想法也是我給的,錢也是我給的,憑什么他做大股東,但是卻沒想過,你自己是否能做的起來?
工業(yè)時代和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的區(qū)別是對資產控制的不一樣。
工業(yè)時代1%的股份意味著幾千萬的資產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時代1%和100%沒有任何差別,因為做不起來都是零,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是一個輕資產時代。
股份的比例控制權,你如果認為你可以干得起來,那你就控制。如果你是靠團隊的,你就給他足夠的股份,讓他認為是為自己干,而不是為你干,否則他一定不會跟你干。
所以,責權的對等一定要想明白,做一個好的投資人而不是做一個好的控制人。
這個年代能干的人往往不忠誠,忠誠的人往往不能干,就是這么現(xiàn)實。
此外,我提醒各位企業(yè)家,千萬不要去投你擅長和熟悉的行業(yè)。這跟很多人的想法是相反的,許多企業(yè)家總是說不熟悉的不投資。
投資是要看大格局而不是看小格局的,有很多行業(yè)勢必衰落,勢必衰落就意味著你把這個行業(yè)全投遍了,你也沒有任何機會,一點機會沒有。
我有時候想,我都快40歲的人了,比我年紀大的人都能夠看懂這個商業(yè)模式,那這個商業(yè)模式就一定不是新興模式,也就不是具備可投價值的商業(yè)模式。
未來一定是一個現(xiàn)代人不太容易看懂的,是搞出一個新的東西,把以前人干死的過程。
所以,你作為老一輩企業(yè)家都看得懂的商業(yè)模式,我沒興趣去投資。盡量多相信年輕人,投資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,比投資你喜歡的東西更具備未來。
當然,我也承認投資分兩種,一種是補短板,從互補的角度考慮問題,投出一塊可以讓我現(xiàn)在更好的短板來。
但是這個前提是,你要確認行業(yè)是有機會的。
另一種是從生命和事業(yè)延續(xù)的角度上投出一些還不錯的個人。讓年輕人成長,他們成長你也就成長了。
還有一句話是少混圈子,因為混圈子容易失去未來,會讓你的眼界越來越集中在某個圈子里面,最后把好東西漏掉了。
以前講志同道合,現(xiàn)在要在志同道不合的人身上多學學,互聯(lián)網(wǎng)就是跨界的特點。
一不小心你就走到別人的領域,而把別人干死了或者被別人干死了。
最后總結下,短期來看,我個人比較悲觀,但是悲觀到一定程度就會是樂觀,因為冬天之后是春天。
冬天有時候就是不適合打獵,沒有機會的時候就是沒有機會,安靜趴著,熬過去就是春天。
另外,實業(yè)空心化也好,什么化也好,到一定階段是什么?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那些去產能,產能淘汰得差不多的時候,機會又出來了,就是這么一個過程。
大宗商品也好,什么也好,長期低迷總會有一個機會,等到大家不愿意玩了,一部分走了,一部分死掉,留下的機會就出現(xiàn),這是反周期理論。
總歸來說,市場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,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會有更好的明天?。ū疚南稻W(wǎng)絡轉載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博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