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登峰造極,他的詩風格獨具,與黃庭堅并稱“蘇黃”;他的詞豪放大氣,與辛棄疾并稱“蘇辛”,但鮮有人知道,蘇軾也是一個寫寓言的大師,一生留下了百余則經典寓言。
這里選錄了蘇軾筆下的5篇經典寓言故事,篇幅短小,含義深刻,讀懂了就會受益不盡。
小 兒 不 畏 虎
原 文
有婦人晝日置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者?;⒆陨缴像Y來,婦人倉皇沉水避之。二小兒戲沙上自若?;⑹煲暰弥?,至以首抵觸,庶幾其一就懼;而兒癡,竟不知?;⒁鄬ぷ淙ァ`?,虎之食人,先被之以威,而不懼之人,威亦無所施歟。
——《書孟德傳后》
故 事
有位婦人白天去河邊洗衣服,將兩個小孩丟在沙灘上玩耍。突然一只老虎從山上跑下來,婦人慌忙地潛入水里,可兩個孩子還是像沒事一樣在沙灘上玩。老虎盯著他們看了很久,甚至還用頭來觸碰,試圖讓他們害怕。
可小孩們仍對老虎視若無睹,自顧自地嬉鬧。最終,老虎無奈地離開了。
感 悟
小孩子不畏虎,是因為還不知道老虎的厲害。 老虎也并不是不吃小孩子,只是見小孩子不怕它,它自己先畏懼和猶豫起來。
俗話說得好:“初生牛犢不怕虎。” 很多時候,一個人懂得越多,想得過于周全,反而唯唯諾諾,因為害怕而喪失勇氣。
相反,若能坦然處之,往往能夠化險為夷。面對艱難困苦,挫折磨煉,我們更需要小孩子那種看似莽撞的精神勁頭,迎難而上。
望而生畏,難免自傷銳氣;無所畏懼,反而有望成功。
河 豚 發(fā) 怒
原 文
河之魚,有豚其名者,游于橋間,而觸其柱,不知遠去。怒其柱之觸己也,則張頰植鬣,怒腹而浮于水,久之莫動。飛鳶過而攫之,磔其腹 而食之。
——《蘇軾文集》
故 事
河里有一種魚叫河豚,脾氣暴躁,喜歡在木橋的柱子之間游來游去。一天,它不小心撞在了橋柱子上,于是它怒氣沖沖,再也不肯游開。 它張開兩腮,豎起身上的鰭,肚子鼓鼓的,浮在水面上,瞪著血紅的眼睛,繞著橋柱打轉。
這時,有只老鷹突然飛下來,伸出利爪,一把抓住河豚,把它吞進了肚子。
感 悟
故事中的河豚,因為自己易怒的脾氣,而失去了性命。生活中,我們也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,一次次付出慘痛的代價。
諸事不順,因為還是有脾氣,有脾氣,苦了別人,也苦了自己。所以,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。
面對爛人爛事,保留三分冷靜七分理智。凡事看得淡些,少說傷人話,少做后悔事。放平心態(tài),讓怒氣和自己擦身而過,留一份淡然平和給自己。
日 喻
原 文
生而眇者不識日,問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“日之狀如銅盤?!?扣槃而得其聲,他日聞鐘,以為日也?;蚋嬷唬骸叭罩馊鐮T。” 捫燭而得其形,他日揣樾,以為日也。 日之與鐘、龠亦遠矣,而眇者不知其異,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。
——《蘇軾文集》
故 事
有個人一出生就雙目失明,從未見過太陽。于是他就問別人,太陽是什么樣子的。有人告訴他說:“太陽的樣子像銅盤?!闭f完就敲擊銅盤,讓盲人聽聲音。
過了幾天,盲人來到一個地方,聽到了鐘聲響起,以為那就是太陽了,結果遭到嘲笑。又有人告訴他說:“太陽的光像蠟燭?!边€讓他摸了蠟燭。
一天,他摸到一支簫,就把它當做了太陽,又遭到嘲弄。太陽和鐘、簫的差別懸殊,但盲人卻并不知道,因為他不曾親眼看見,而是從別人嘴里聽來的。
感 悟
《人生哲思錄》里說:每個人都睜著眼睛,但不等于每個人都在看世界,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,他們只聽別人說,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說的樣子。每個人都會從別人嘴里,聽到似是而非的東西。
若一味信以為真,就如同故事中的盲人,往往鬧出笑話。《荀子》里說: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?!迸袛嘁患虑榈恼?zhèn)?,不能道聽途說。
耳聽為虛,眼見為實,唯有身臨其境,切身感受,方能正確認識事物。
桃 符 與 艾 草 人
原 文
桃符仰見艾人而罵曰:“汝何等草芥,輒居我上!” 艾人俯而應曰:“汝已半截入土,猶爭高下乎?”桃符怒,往復紛爭不已。
門神解之曰:“我輩不肖,傍人門戶,何暇爭閑氣耶!”
——《東坡志林》
故 事
每逢春節(jié)到來,人們都要在門兩旁貼上桃符,到了端午節(jié),又用艾草扎成一個小人,掛在門框上方,有年端午,門邊的桃符一抬頭,看見頭頂懸掛的艾草小人。
它十分生氣,對艾草罵道:“你是什么東西,竟敢占據我的上位?”艾草人看著破舊褪色的桃符,不服氣地說:“你都半截身子埋進土里了,還有什么臉來跟我爭,你只配在我的下面?!?就這樣,桃符和艾草人你一句我一句,爭辯不休。
最后門神只好出面勸解,他說:“兩位兄弟,不要再爭了。我們大家本來就沒什么大本事,都是依附在人家的門戶上才得以安身,還怎么好意思去爭高低上下呢?” 一番話,說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。
感 悟
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:讓一只狗天天上央視,就能變成名狗。但要知道,沒了央視的舞臺,很可能不用多久,它就會變回土狗。
很多時候,自己之所以能獲得高處的榮耀,不是自己長得高,而是自己站的位置高。
《道德經》有言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一個人能認清別人是一種小聰明,但能認清自己,卻是一種大智慧。滿招損,謙受益,別高估自己的位置,也不要吹噓自己的能力。心懷謙卑,在低調中沉淀自己,保持成長,你想要的都會慢慢向你靠攏。
蟻 附 于 芥
原 文
覆盆水于地,芥浮于水,蟻附于芥,茫然不知所濟。少焉,水涸,蟻即徑去。見其類出涕曰:“幾不復與子相見!豈知俯仰之間,有方軌八達之路乎?”
——《艾子雜說》
故 事
有一只螞蟻,正在低頭趕路。突然有人向地下潑了一盆水,螞蟻被沖起來,在水中掙扎,慌亂中,它爬上一根小草,它望著四面都是水,一時間感到絕望,不知如何才能渡到陸地。 然而沒過一會,水就退了,螞蟻脫困了。
這時它碰到一只另外的螞蟻,激動得流淚,說:“我以為再見不到你了,誰知道才一會兒,我就死里逃生了呢?”
感 悟
網上很流行這樣一句話:“你永遠不知道,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?!比松某B(tài)是無常,沒有誰可以一帆風順地走下去。
今日華麗風光,明日或許就是狼藉一場。今日愁云慘淡,明日可能就是絕處逢生。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,不妨把心態(tài)放平,等待轉機。正如陸游的詩句所言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?!?遇事平常心,只要熬得住風吹雨打,定能守得到云開月明。
上面的5則寓言里,藏著蘇東坡對生活的洞察、對人性的思考。
2000年,法國《世界報》評選出1001-2000年間的12位世界“千年英雄”。蘇軾赫然在列,并且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。
蘇軾早已作古,但他留下的文字,卻是他心靈的喜悅、思維、快樂與萬古不朽的記憶。
蘇軾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字子瞻,一字和仲,號東坡居士、鐵冠道人。
嘉祐二年(1057年),蘇軾進士及第,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,禮部尚書。南宋理學方熾時,加贈謚號文忠,復追贈太師。在王安石變法期間,蘇軾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,但反對操之過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呂惠卿,因此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;后來又因蘇軾反對“盡廢新法”,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,終生當不了宰相。由于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,被侍妾王朝云戲稱為“一肚皮不合時宜”。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;紹圣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,又加貶謫至儋州(海南島)。
元年七月二十八日(1101年8月24日),蘇軾遇赦北歸時病卒于常州(今蘇州),時年65歲。次年,其子蘇過遵囑將蘇軾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。宋高宗時追贈太師,宋孝宗時追謚“文忠”。
蘇軾在散文、詩、詞、賦均有成就,且善書法和繪畫,作品有《東坡七集》《東坡易傳》《東坡樂府》《瀟湘竹石圖卷》《枯木怪石圖卷》等。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,編有《蘇文忠公全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