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紀80年代以來,隨著和縣猿人遺址、銀山智人遺址和凌家灘遺址相繼發(fā)現,巢湖流域被公認為是古人類最早的發(fā)源地之一,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(fā)源地的歷史論斷。距今約30萬年的和縣猿人、約20萬年的銀山智人和5500年前凌家灘遺址,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,再到現代人的進化歷史,展示了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期人類創(chuàng)造的古代文明,包括有巢氏所開拓的原始時代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時代。
凌家灘遺址自1985年被發(fā)現,經過文物考古部門的五次大規(guī)模發(fā)掘,認定遺址其年代距今5500—5300年之間,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(fā)現面積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聚落遺址。經遙感測定,凌家灘遺址的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,發(fā)現了大型祭祀,紅陶塊砌成水井和建筑遺跡,以及墓葬和大量的玉器、石器和陶器,足以佐證,凌家灘遺址是已存在政、軍、神三權的有巢氏聚落中心。
20世紀90年代,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方克逸主編《巢湖》人物篇明確記載:有巢氏“因居巢得名與有巢氏發(fā)明巢居有關,而被視為巢湖人?!?006年,巢湖籍學者寧業(yè)高研究員、錢玉春副研究員,合著的《中華始祖有巢氏論綱》,通過當代考古文物考證古今文獻,論證巢湖流域是有巢氏生籍地望。2007年,凌家灘遺址第五次考古發(fā)掘,發(fā)掘領隊張敬國研究員從M23墓葬所出土的300余件豐富文物分析,墓主人當是聚落中心的神權領袖。在遠古時代,血緣氏族是人類從原始人群轉變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標志之一,其基本特征是族民對先祖充滿緬懷心理和崇拜意識。據此足以佐證:凌家灘的先民就是史料所記載的有巢氏,凌家灘遺址就是有巢氏時代的聚落中心,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。
拓展
史書上說:上古時人類少而禽獸多,人類居住在地面上,經常遭受禽獸的攻擊,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傷亡危險。在惡劣環(huán)境的逼迫下,部分人類開始往北遷徙。他們來到今山西和陜西一帶,受鼠類動物的啟發(fā),在黃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,人居住在里面,用石頭或樹枝擋住洞口,這樣就安全了許多。但是北方氣候寒冷,許多人寧愿留在危險的南方,也不肯往北遷移。這時候有巢氏出現了,他指導人們用樹枝和藤條在高大的樹干上建造房屋,房屋的四壁和屋頂都用樹枝遮擋得嚴嚴實實,即擋風避雨,又可防止禽獸的攻擊,人們從此不再過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。
傳說,有巢氏排除了兄弟姐妹間的通婚關系,同一族團內部的同輩男女也禁止通婚了。男子只能選擇其它族團的女子為“妻”,女子只能選擇其它族團的男子為“夫”。就是說甲族團的一群男子(或女子)可以和乙族團的一群女子(或男子)互為夫妻,這便是族外群婚。這種族外群婚相對于血緣群婚,顯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。有巢氏的功德,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進程。(本文來源網絡)